1966年1月,毛主席让叶剑英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,这足以看出毛主席对叶剑英的信任和肯定。不过,这个决定也让一些人感到不解。虽然叶剑英是十大元帅之一,但论战功,他在元帅中可能只排在第十位。于是,很多人心里打了个问号:为什么毛主席偏偏选了叶剑英,而不是其他战功更突出的元帅来当这个重要职务?
要明白毛主席1966年为何让叶剑英当上中央军委副主席,得先看到叶剑英的本事。虽说和其他元帅比,叶剑英的功劳可能没那么大,但他也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。毛主席选他当这个重要职位,就是看中了他的能力。没选其他元帅,主要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情况,没法担起这个重任。
1963年,罗荣桓元帅因病离世,这让他不可能在1966年出任军委副主席。他的逝世也让毛主席深感痛心。而其他几位元帅虽然当时还在世,但由于种种原因,他们也无法担任这一职务。
朱德是十大元帅中资历最深、贡献最大的,不过到了1966年,他已经八十岁了。虽然他在军队和群众中威望很高,但毕竟年纪太大,不适合继续承担繁重的工作。所以,毛主席安排他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,算是让他退居二线,不再处理日常事务,也就没法兼任军委副主席了。
在大跃进时期,彭德怀与毛主席意见不合,这让他后来的事业受到了打击。到了1966年,彭德怀虽然负责三线建设项目的副主任工作,但已无法继续担任军委副主席的职务。
林彪那时健康状况不佳,难以处理繁重的党政军工作。之前他虽然担任军委副主席,但因为身体原因,实际工作由叶剑英接手。这种情况为叶剑英后来正式接任这一职位创造了条件。
贺龙元帅曾经担任过中央军委的第二把手,在林彪生病的时候还代理过军委的日常工作。不过,由于一些历史因素,贺龙后来受到不公正对待,失去了继续担任重要领导岗位的机会。
除了外部因素,叶剑英的个人才能和功绩同样值得重视。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,他掌握了深厚的军事和政治本领,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表现出色,显示出了非凡的领导智慧。他在党内外的声望很高,善于应对棘手局面,能够全面考虑问题,协调不同方面的需求。这些优势使他在党和军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。
叶剑英以渊博的学识和机敏的决策能力闻名,总能在重要关头做出准确判断,确保革命和建设事业稳步前进。毛主席之所以任命他为军委副主席,正是看中了他全面过硬的才能。
在中国军事史上,刘伯承的打仗本领和战场经历堪称顶尖。他在革命战争年代表现出的杰出指挥能力,让他在军队里一直备受尊敬。照常理,刘伯承做中央军委副主席是再合适不过了。但事情的发展却因为接连不断的特殊运动而出现了变故。
在中国政治的大潮中,刘伯承虽然军功卓著,却也没能躲过政治动荡的影响。尤其是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,他不得不退居二线,无法在中央的关键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。尽管刘伯承军事才能出众,实战经验丰富,但年纪渐长加上政治形势的变化,让他无法继续担任军委副主席。这种情况展现了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复杂关系,也说明在某些历史时刻,个人能力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平衡是多么微妙。
与此同时,陈毅和聂荣臻两位元帅因各自肩负的其他重要职责,也无法继续担任军委副主席。陈毅在军事和外交领域表现出色,但在特定历史阶段,他被委以其他重任,无法全力投入军委副主席的工作。聂荣臻也面临相似处境。他们承担的特殊任务使他们难以继续担任这一重要军事职务。
在当时的特殊时期,九位元帅中唯有叶剑英未受政治运动波及,这使他成为毛主席心目中的理想人选。叶剑英不仅拥有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,更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保持了难得的清醒与稳健。
他接任军委副主席,填补了职位空缺,但叶剑英的岗位几经调整,导致他不得不长期脱离军队工作。这些人事变动折射出当时中国政坛和军界的复杂局面,也体现了高层领导在特殊历史时期面临的艰难抉择。